1955年,苏军正式从旅顺口基地撤出,基地的各种设施以及驻军的装备被移交给我军。为了顺利接收这些装备,上级决定将一支步兵师调往旅大地区,并由此组建了第一机械化师。
那么,谁将担任这支师的师长呢?尽管这个职位被称为师长,但实际上这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,一旦全面武装后,其战斗力绝对不可小觑。经过反复的研究与考虑,上级最终决定由吴忠担任这个重要的职务。原本计划另选一位副军长,但经过长达半年的酝酿,才最终做出此项任命。
吴忠是一位经历丰富的将领,曾在二野中崭露头角。在抗战之前,他服务于冀鲁豫军区,而冀鲁豫部队则是由115师343旅逐渐发展而来的。在他的职业生涯中,他曾先后担任过第7纵队的团长、副旅长以及旅长。后由于部队调整,第7纵队与第1纵队合并为新的第1纵队,为了增强整体实力,他被调任为18军的师长,这个师是由豫皖苏部队升格而来的。
吴忠随部队一路征战直至西藏。1950年,他被调至学院进一步接受学习,这在当时可谓是一个难得的机会。西藏的自然条件异常艰苦,部队在进入后需要展开大量的工作,许多人可能会因高原气候而感到不适,然而他却被选中前往南京深造,这反映出上级对他能力的高度认可。经过两年的学习,他被调任志愿军担任师长,并于1954年返回祖国。
吴忠工作作风大胆,富有创新精神,同时也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。这使得他在选定机械化师师长的过程中能够脱颖而出,显示出他自身非凡的能力。这支部队下辖1.3万人,配备有三个机械化步兵团、两个火炮团、两个坦克团,此外还有9个独立的特种兵营。每个步兵团均设有一个坦克营,全师还装备了3架通信飞机。
在正常情况下,步兵师的编制并没有如此庞大,更没有如此现代化的装备,称其为加强师也毫不为过。要将机械化师顺利组建,必须从文化学习、干部培训以及技术训练等多个方面入手。全师上下都进行现代化科学知识的学习,尤其是军官文化素养的提升更是他最为重视的,因为机械化部队对技术素养的要求极高,没有文化支持是无法胜任的。他在部队中反复强调,要用尽全力攻克文化关,才能创造出更强的战斗力。
在理论知识与实战技能的培训上,必须全面掌握,任何不会驾驶、不了解技术的人都将会被淘汰,因为机械化师不容许有任何闲职。经过两年的艰苦学习与磨炼,部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战斗力,并成功完成了师合成战术的实兵演习。吴忠在机械化师担任师长长达五年,之后又被调任为副军长、军长、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和司令等多个职务,继续为国家的安全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